大家好,我是你们有温度的朋友Dragon。这是我的第2篇原创文章


1+1一定大于2吗?相信我们大家习以为常的答案一定是1+1大于等于2,不会小于2;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,1+1可能会等于0.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,希望通过下面两个案例,让大家彻底明白。

  •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案例:

在美国有一则家喻户晓、人人皆知的征兵广告,既幽默又智慧。这则征兵广告出台后,收效十分明显。它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征兵宣传,使许多青年踊跃应征入伍。征兵广告的内容如下:

来当兵吧!当兵其实并不可怕。应征入伍后你无非有两种可能:有战争或没战争,没战争有啥可怕的?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: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,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?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:受伤或者不受伤,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?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:轻伤和重伤,轻伤有啥可怕的?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:可治好和治不好,可治好有啥可怕的?治不好更不可怕,因为你已经死了。

 

那么为什么这个征兵广告可以深入人心,取得这么好的效果?

这是心理学家专门利用心理学设计的广告,他的理论基础是“当人们有了接受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之后,就有利于应对和改善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”。

在我的理解里,心理学家可能运用了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效应,每次温度增加1°,我们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变化。就如同这个征兵广告一样:每次把我们的坏预期增加一点点,使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,但是随着次数的递加,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生命终结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假设,也是一句玩笑,但从中,我们看到了1+1+1+1,随着次数的增加却不能大于1,还有可能归零。

图片

  • 第二个案例:

    “虎猫”变“鼠猫”,滑天下之大稽

一户人家喂养了一只猫,自己觉得比别人家的猫能捉老鼠,就给它起了个威武的名字,叫虎猫。这天,他家来了一个客人,谈论起这只猫,说道:“虎的确很勇猛,但不如狮,狮是万兽之王。就请改名为狮猫吧。”主人拍掌称妙,于是虎猫改成狮猫了。

第二天,家里来了个客人,听了给猫改名字的事情,不以为然地说:“狮虽然比虎强,但只能在地上跑;而龙可以在天空行走,比狮更神奇,不如改名龙猫吧。”主人频频点头,照此办理。

隔了些天,又有一位客人来他家,听说狮猫改成龙猫了,忙说:“龙虽然比狮神气,但龙升天要靠浮云,不如叫云猫吧。”从此,龙猫改叫云猫了。

又过了些日子,一位客人听说龙猫改成了云猫,他认为不好,对主人说:“满天云气,经不住一阵狂风就吹散了。风的威力大,就叫风猫吧。”于是云猫变成了风猫。

又过了几天,一位客人听说云猫改成风猫了,就向主人建议说:“再大的风,一堵墙就能挡住,叫墙猫再合适不过了。”这样,风猫又改成墙猫。

再过几天,一位客人对墙猫这个名字很有意见。他找上门来对主人说:“墙很结实固然不错,你想过没有,老鼠会在墙上打洞,打了洞的墙很快就会倒塌,还是起名叫鼠猫吧。”

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啼笑皆非的情况呢?,明明是一只可以抓老鼠的威猛猫咪,最后却被冠以了“鼠猫”的“威名”。

这种荒唐的形势是怎样出现的呢?秘密在于用大家能够接受的幅度,进行加法运算:一加一加一再加一,每次只加一而不是十

博弈论很好解释了这个情况的原因:举凡未经协调的一系列行动,都有可能相互影响,造成让全体行动者一致感到遗憾的结果。而当结果出现以后,我们才恍然发现:不知从哪一个行动开始,加法开始变成了减法,整个进程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目标。

这个故事也间接告诉了我们,需要在我们做任何行动的时候,就要把握住方向,从而避免出现对大家不利的情况发生。

 

这些上面的案例给我生动的演示了一加一加一再加一,最后等于零的结局。那么如果这些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上的时候,会怎么样呢?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,就是通过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模式,让我们慢慢的达到卖家,或者是做局者想要达到的目的。而我们却不自知。

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也希望大家以后再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,可以举一反三,或者也可以做做加法,按照这个事件的运转逻辑,模拟一下最终可能的结局,这样才有助于我们避坑,保护我们的财富。

大学者钱钟书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要想把哪个东西搞坏,不要骂它、不要臭它,而是让它无限制地繁殖泛滥,结果它自然就名声扫地了。

著名的药理学家

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:“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。” 就如同中国的“是药三分毒”一样。

那么从什么时候起,加法变成了减法,美味的食物变成了毒药呢?这种神秘的变化又是怎样发生的呢?

作者 lovelyt0522

发表回复